十三號線花城廣場北站與一、三號線體育西路站恐怕要上地面換乘。根據(jù)市國規(guī)委對廣州地鐵的最新復函,這兩個相隔約300米的車站無法連通,要轉線的乘客只能出站上地面走一段路再進入另一個站。體育西路站日均換乘量超30萬人次,未來加上花城廣場北站,每天將有數(shù)以十萬計的市民在此轉線。
兩個地鐵站相距300米
近期換乘只能上地面
十三號線花城廣場北站位于黃埔大道體育西路口旁,與體育西路站相距約300米。近日,市國規(guī)委就十三號線花城廣場北站總平面規(guī)劃方案作出回復,近期這兩個站只能上地面換乘。
復函指,花城廣場北站應沿體育西路東側預留連接體育西路站的地下?lián)Q乘通道,受實施條件的影響,近期采用地面換乘方式,應設置雨棚、自動步道等設施,改善地面換乘環(huán)境。
所謂地面換乘,可參考上海的南京西路站,三條線路在此設站,但彼此暫無法連通,轉線的乘客要刷卡出站、上地面走一段路、再刷卡進入另一個車站。
地下建換乘通道
要等兩小區(qū)改造
為什么預留的換乘通道不能建設?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,三號線的站后折返線位于體育西路下方,導致?lián)Q乘通道無法在體育西路下方設置,只能設在馬路東側,但現(xiàn)時道路兩側建筑物密集,不具備實施條件,因此采用地面換乘方案。
廣州地鐵表示,需待育蕾小區(qū)和六運小區(qū)進行舊城改造時,才能興建換乘通道。這兩個小區(qū)始建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,樓齡約二三十年,正在加裝電梯,目前看不到整體拆遷改造的跡象。
至于國規(guī)委復函中提到的雨棚、自動步道等換乘設施,需占用并切割體育西路的人行道空間。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:“要視乎實際情況才能決定是否有條件實施?!?
建議:
借十號線車站打通兩換乘站
負責地鐵設計的內(nèi)部人士透露,圍繞花城廣場北站、體育西路站,還有由三號線拆解出來的十號線車站,他們前后“做了幾十個方案”。
“最好的方案是將十號線車站設置在花城廣場北站和體育西路站之間,把這兩個站連通,實現(xiàn)四條線路(一、三、十、十三號線)的便捷換乘——尤其是三號線與十號線換乘距離很近,讓拆解三號線給市民造成的不便降至最低。同時也擴大體育西路站的空間,緩解長期以來的擁堵?!钡?,該方案需拆遷幾棟居民樓,會增加投資。
按照目前規(guī)劃,十號線車站設在天河路上,在此交織的四條線路彼此換乘要走很遠:十三號線花城廣場北站須上地面走300米去體育西路站,體育西路站和十號線天河路站距離也是300米,花城廣場北站到天河路站步行距離更是長達800米。



















